首页> 古诗词> 月夜忆舍弟
古诗词
  •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边秋 一作:秋边)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戍(shù)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边秋 一作:秋边)戍鼓:戍楼上的更鼓。戍,驻防。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长:一直,老是。达:到。况乃:何况是。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

    参考资料:

    1. 龙儒民 .中国诗歌精选 .北京市 :线状书局 ,2010年 :103页 .
    2. 杨立群 .唐宋诗词选析 .北京市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11年 :17-18页 .
    3. 贾浓铀 .最美的唐诗和宋词 .天津市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10年 :20页 .
    4. 余建忠 .中国古代诗词译赏 .昆明市 :云南大学出版社 ,2011年 :144-146页 .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注释

    戍(shù)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边秋 一作:秋边)戍鼓:戍楼上的更鼓。戍,驻防。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长:一直,老是。达:到。况乃:何况是。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

    参考资料:

    1. 龙儒民 .中国诗歌精选 .北京市 :线状书局 ,2010年 :103页 .
    2. 杨立群 .唐宋诗词选析 .北京市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11年 :17-18页 .
    3. 贾浓铀 .最美的唐诗和宋词 .天津市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10年 :20页 .
    4. 余建忠 .中国古代诗词译赏 .昆明市 :云南大学出版社 ,2011年 :144-146页 .

  • 赏析

    意境赏析  在古典诗歌中,思亲怀友是常见的题材,这类作品要力避平庸,不落俗套,单凭作者生活体验是不够的,还必须在表现手法上匠心独运。杜甫正是在对这类常见题材的处理中,显出了他的大家本色。  诗一起即突兀不平。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  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质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功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所以王得臣说:“子美善于用事及常语,多离析或倒句,则语健而体峻,意亦深稳。”(《麈史》)读者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杜甫化平凡为神奇的本领。  以上四句信手挥写,若不经意,看似与忆弟无关,其实不然。不仅望月怀乡写出“忆”,就是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也无不使作者感物伤怀,引起思念之情。所以是字字忆弟,句句有情。  诗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自然。月光常会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紧承五、六两句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读了这首诗,我们便不难明白杜甫为什么能够写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那样凝炼警策的诗句来。深刻的生活体验是艺术创作最深厚的源泉。结构分析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思想感情  在安史之乱中,杜甫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既怀家愁,又忧国难,真是感慨万端。稍一触动,千头万绪便一齐从笔底流出,所以把常见的怀乡思亲的题材写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郁顿挫。

    参考资料: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1189 篇诗文    ▶ 364 条名句

  • 相关推荐
  • 王子思归日,长安已乱兵。沾衣问行在,走马向承明。

    暮景巴蜀僻,春风江汉清。晋山虽自弃,魏阙尚含情。

    参考资料:

  • 朝廷防盗贼,供给愍诛求。下诏选郎署,传声能典州。 苍生今日困,天子向时忧。井屋有烟起,疮痍无血流。 壤歌唯海甸,画角自山楼。白发寐常早,荒榛农复秋。 解龟逾卧辙,遣骑觅扁舟。徐榻不知倦,颍川何以酬。 尘生彤管笔,寒腻黑貂裘。高义终焉在,斯文去矣休。 别离同雨散,行止各云浮。林热鸟开口,江浑鱼掉头。 尉佗虽北拜,太史尚南留。军旅应都息,寰区要尽收。 九重思谏诤,八极念怀柔。徙倚瞻王室,从容仰庙谋。 故人持雅论,绝塞豁穷愁。复见陶唐理,甘为汗漫游。

    参考资料:

  • 九农成德业,百祀发光辉。报效神如在,馨香旧不违。 南翁巴曲醉,北雁塞声微。尚想东方朔,诙谐割肉归。 陈平亦分肉,太史竟论功。今日江南老,他时渭北童。 欢娱看绝塞,涕泪落秋风。鸳鹭回金阙,谁怜病峡中。

    参考资料:

了解古诗词 :
古诗词

古诗词大全收录古诗词近30万首,诗句300万条,包含唐诗三百首,涵盖各朝各代的经典古诗词,您可以通过诗词、诗句、作者、句首、句尾的关键词查询到对应的诗词。

最新更新: 《寄金乡张赞善》 《闷怀二首 其二》 《闻笛》 《同朱悔人大雨渡江呈李镜月 其一》 《寄逸》 《海棠》 《丁卯初夏薄游梨里南去二里许日鸭阑泾东西两小村有天随桥架其上即鲁望斗鸭阑也感而有作》 《卧舆》 《题金陵杂兴诗后八首》 《赠白道者(一作咏史第二首)》
更新时间:2024-05-04 00:04:48
工具链接
©2010-2024  恰融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测网速  组词  英语单词  网络测速  汉语词典  新华字典  笔顺  三思工具查询网    
鄂ICP备20010684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