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 苏轼的诗词

关于"苏轼"的诗词

作者:苏轼 | 朝代:宋代
居杭积五岁,自意本杭人。
故山归无家,欲卜西湖邻。
良田不难买,静士谁当亲。
髯张既超然,老潜亦绝伦。
李子冰玉姿,文行两清淳。
归従三人游,便足了此身。
公堤不改作,姥岭行开新。
幽梦随子去,松花落衣巾。

译文

注释

参考资料

戏咏馓子赠邻妪

作者:苏轼 | 朝代:宋代
织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知轻重,压匾佳人缠臂金。

译文

注释

参考资料

铁沟行赠乔太博

作者:苏轼 | 朝代:宋代
城东坡陇何所似,风吹海涛低复起。
城中病守无所为,走马来寻铁沟水。
铁沟水浅不容辀,恰似当年韩与侯。
有鱼无鱼何足道,驾言聊复写我忧。
荒村野店亦何有,欲发狂言须斗酒。
山头落日侧金盆,倒着接?搔白首。
忽忆従军年少时,轻裘细马百不知。
臂弓腰箭南山下,追逐长杨射猎儿。
老去同君两憔悴,犯夜醉归人不避。
明年定起故将军,未肯先诛霸陵尉。

译文

注释

参考资料

作者:苏轼 | 朝代:宋代
雨霰疏疏经泼火。巷陌秋千,犹未清明过。杏子梢头香蕾破。淡红褪白胭脂涴。
苦被多情相折挫。病绪厌厌,浑似年时个。绕遍回廊还独坐。月笼云暗重门锁。

译文

经历了一场桃花雨之后,又下了疏稀的雨夹雪。清明节还未到,街坊中的秋千荡起来了。杏子梢头的一花蓄开放,淡红色的花脱掉而成白色的花,像被胭脂水粉浸染似的。

被对方多情带来的痛苦的折磨,精神不振,简直像度过一年时光似的。夫妻二人跑遍长廊,还各自独坐回廊,已是“月笼云暗重门锁”的深夜。

注释

雨霰(xiàn)疏疏经泼火。巷陌秋千,犹未清明过。杏子梢(shāo)头香蕾破。淡红褪白胭脂涴(wò)。 雨霰:细雨和雪珠。苏轼《蝶恋花·徽雪有人送》词:帘外东风交雨霰,帘里佳人,笑语如莺燕。经:曾经,已经。泼火:指寒食节,寒食节时下雨称为泼火雨。巷陌:街坊。香蕾破:芳香的花苞绽开了。胭脂涴:胭脂浸染。

苦被(bèi)多情相折挫。病绪厌厌,浑似年时个。绕遍回廊还(hái)独坐。月笼云暗重门锁。 被:表被动。折挫:折磨。厌厌:精神萎糜貌。浑似:简直像。年时:一年时光。个:语助词,相当于“的”。还:依然,仍然。月笼:月色笼罩。云暗:云层密布。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苏轼词新释辑评 上.北京:中国书店,2007.01:82-83
  2. 苏轼.东坡词注.长沙:岳麓书社, 2005.01 :108
  3. 孟庆祥,沈薇薇,孟繁翠.声律启蒙 外二种.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01:608
  4. 谭新红.苏轼词全集 汇编汇评汇校.武汉:崇文书局 , 2011.12 :160-161

种德亭,并叙

作者:苏轼 | 朝代:宋代

小圃傍城郭,闭门芝朮香。名随市人隐,德与佳木长。

元化善养性,仓公多禁方。所活不可数,相逢旋相忘。

但喜宾客来,置酒花满堂。我欲东南去,再观双桧苍。

山茶想出屋,湖橘应过墙。木老德亦熟,吾言岂荒唐。

译文

注释

参考资料

再用前韵寄莘老

作者:苏轼 | 朝代:宋代
君不见夷甫开三窟,不如长康号痴绝。
痴人自得终天年,智士死智罪莫雪。
困穷谁要卿料理,举头看山笏拄颊。
野凫翅重自不飞,黄鹤何事两翼垂。
泥中相従岂得久,今我不往行恐迟。
江夏无双应未去,恨无文字相娱嬉。
(黄庭坚,莘老婿,能文。

译文

注释

参考资料

题孙思邈真

作者:苏轼 | 朝代:宋代
先生一去五百载,犹在峨眉西崦中。
自为天仙足官府,不应尸解坐虻虫。

译文

注释

参考资料

南乡子(集句)

作者:苏轼 | 朝代:宋代
何处倚阑干(杜牧)。弦管高楼月正圆(杜牧)。胡蝶梦中家万里(崔涂),依然。老去愁来强自宽(杜甫)。
明镜借红颜(李商隐)。须著人间比梦间(韩愈)。蜡烛半笼金翡翠(李商隐),更阑。绣被焚香独自眠(许浑)。

译文

注释

参考资料

作者:苏轼 | 朝代:宋代

绣鞅玉镮游。灯晃帘疏笑却收。久立香车催欲上,还留。

更且檀唇点杏油。

花遍六么毬。面旋回风带雪流。春入腰肢金缕细,轻柔。

种柳应须柳柳州。

译文

注释

参考资料

作者:苏轼 | 朝代:宋代
省事天公厌两回,新年春日并相催。
殷勤更下山阴雪,要与梅花作伴来。
己卯嘉辰寿阿同,愿渠无过亦无功。
明年春日江湖上,回首觚棱一梦中。
(子由一字同叔,元日己卯渠本命也。
)词锋虽作楚骚寒,德意还同汉诏宽,好遣秦郎供贴子,尽驱春色入毫端。
(立春日,翰林学士供诗帖子。

译文

注释

参考资料

了解古诗词

古诗词

本站精心收录了近30万首中华古诗词,囊括300余万诗句,融汇了从先秦到近代各朝各代的经典佳作。您可尽情探索唐诗宋词元曲,饱览文人墨客笔下的锦绣山河、人间百态。本平台支持多维度搜索,无论您想按诗词全文、特定诗句、作者姓名、句首或句尾关键词查询,都能便捷地找到心仪作品。让我们一同品读千年文化精髓,感受古人智慧,在字里行间中汲取东方审美与人文精神的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