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 黄庭坚的诗词

关于"黄庭坚"的诗词

春思

作者:黄庭坚 | 朝代:宋代
花柳事权舆,东风刚作恶。
启明动钟鼓,睡著初不觉。
简书催秣马,行路如徇铎。
看云野思乱,遇雨春衫薄。
今日非昨日,过眼若飞雹。
光阴行晼晚,吾事益落莫。
闲寻西城道,倚杖俯墟落。
村翁逢寒食,士女飞彩索。
平生感节物,始悟身是客。
搔首念江南,拿船趁鸂鶒。
夷犹挥钓车,清波举霜鲫。
黄尘化人衣,此计诚已错。
百年政如此,岂更待经历。

译文

注释

参考资料

作者:黄庭坚 | 朝代:宋代
春将祠事出门扉,宫殿参差缭翠微。
清晓风烟迷部曲,小蹊桃杏挂冠衣。
叶公在昔真龙去,王令何时白鹤归。
糟魄相传漫青史,独怀千古对容徽。

译文

注释

参考资料

春雪呈张仲谋

作者:黄庭坚 | 朝代:宋代
暮雪霏霏若撒盐,须知千陇麦纤纤。
梦阑半枕听飘瓦,晓起高堂看入帘。
剩与月明分夜砌,即成春溜滴晴檐。
万金一醉张公子,莫道街头酒价添。

译文

注释

参考资料

作者:黄庭坚 | 朝代:宋代
日永知槐夏,云黄喜麦秋。
同朝国士集,赐沐吏功休。
只园冠盖地,清与耳目谋。
晴云浮茗椀,飞雹落文楸。
一客众主人,醉此顾虎头。
虎头持龙节,挑河使东流。
厥田惟上上,桑麻十数州。
计功不汗马,可致万户侯。

译文

注释

参考资料

慈竹

作者:黄庭坚 | 朝代:宋代
门中何物灵,有竹慈为名。
一丛涧数步,森森数十茎。
长茎覆短茎,枝叶不峥嵘。
去年笋已长,今年笋又生。
高低相倚向,浑如长幼情。
孝子侍父立,顺孙随祖行。
居然抱慈孝,根底信天成。
吾闻唐之人,孝行常欣欣。
郓州张公艺,九恣同一门。
大帝闻其名,衡茅降至尊。
冯宿丱岁时,随父庐祖坟。
父子相随孝,灵芝特地春。
北海吕元简,四世同家主。
似至牛马羊,异母皆相乳。
虞乡董公直,鞠养诸孤遗。
鸜鹆与鸦鹊,同巢而共枝。
孝行动天壤,鸟兽皆随时。
又闻猓(左犭右然)兽,死不相弃离。
暾蝎与蛟鱼,子母长相随。
兽面而人心,此兽信有之。
兽心而人面,其人诚可悲。
李钧为侍御,弃母在□州。
母因殍饿死,世□何悠悠。
光禄□李者,亦是斯人流。
有母不侍养,异居经千秋。
唐家法网宽,贷死流遐陬。
崔湜为侍郎,天子赐瓜香。
携归与爱妻,老母不得尝。
一旦恶贯盈,杀之於路傍。
越公钟绍京,至孝何殊常。
小时得瓜果,先解进高堂。
长大遇玄宗,一夕登岩廊。
孝者名长新,逆者污人伦。
人既不如竹,乃是一埃尘。
夫为人子者,莫若事尊亲。
夫为人父者,莫若训儿孙。
积善与仁孝,可以立于身。
我愿移此竹,栽於率土滨。
使彼行人见,皆为慈孝人。
樵童见此竹,且莫伐我薪。

译文

注释

参考资料

作者:黄庭坚 | 朝代:宋代
吾宗墨修竹,心手不自知。
天公造化炉,揽取如拾遗。
风雪烟雾雨,荣悴各一时。
此物抱晚节,君又润色之。
抽萌或发石,悬箠有阽危。
林梢一片雨,造次以笔追。
猛吹万籁作,微凉大音希。
霜兔束毫健,松烟泛砚肥。
磐桓未落笔,落笔必中宜。
今代捧心学,取笑如东施。
或可遗巾帼,选耎如辛毗。
生枝不应节,乱叶无所归。
非君一起予,衰病岂能诗。
忆君初解鞍,新月挂弯眉。
夜来上金镜,坐叹光景驰。
我有好东绢,晴明要会期。
猗猗淇园姿,此君有威仪。
愿作数百竿,水石相因依。
他年风动璧,洗我别後思。
开图慰满眼,何时遂臻兹。

译文

注释

参考资料

次盱眙同前韵

作者:黄庭坚 | 朝代:宋代
去此二十年,持家西过宋。
起予者白鸥,归兴岌飞动。
宫殿明宝坊,山川开禹贡。
破浪一帆风,更占梦中梦。

译文

注释

参考资料

作者:黄庭坚 | 朝代:宋代
花蕊芙蕖拍酒醇,浮蛆相乱菊英新。
寒光欲涨红螺面,烂醉从歌白鹭巾。
行乐衔杯常有意,过门问字久无人。
王孙欲遣双壶到,如入醉乡三月春。

译文

注释

参考资料

作者:黄庭坚 | 朝代:宋代
晁子抱材耕谷口,世有高贤践台斗。
顷随计吏西入关,关夫数日传车还。
封侯半属妄校尉,射虎猛将犹行间。
无因自致青云上,浪说诸公见嗟赏。
骥伏盐车不称情,轻裘肥马凤凰城。
归来作诗谢同列,句与桃李争春荣。
十年山林廖居士,今随诏书称举子。
文章宏丽学西京,新有诗声似侯喜。
君不见古来良为知音难,绝弦不为时人弹。
已喜琼枝在我侧,更恨桂树无由攀。
千里风期初不隔,独怜形迹滞河山。

译文

注释

参考资料

观化十五首 其三

作者:黄庭坚 | 朝代:宋代

山回路转水深深,欲问津头谷鸟吟。隔岸野花随意发,小蹊犹忆去年寻。

译文

注释

参考资料

了解古诗词

古诗词

本站精心收录了近30万首中华古诗词,囊括300余万诗句,融汇了从先秦到近代各朝各代的经典佳作。您可尽情探索唐诗宋词元曲,饱览文人墨客笔下的锦绣山河、人间百态。本平台支持多维度搜索,无论您想按诗词全文、特定诗句、作者姓名、句首或句尾关键词查询,都能便捷地找到心仪作品。让我们一同品读千年文化精髓,感受古人智慧,在字里行间中汲取东方审美与人文精神的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