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词> 古诗词诗文
古诗词
  • 徐有贞明代

    太液洞高秋,晴波入晚游。露香荷气润,云白柳风柔。

    红袖争牵缆,黄门学棹舟。君王回顾笑,妃子唱《齐讴》。


    参考资料:

  • 徐有贞明代

    万岁春游罢,还来宴紫微。炉薰清宝席,烛影荡绡帏。

    王子吹龙管,仙妃舞羽衣。君心殊未乐,潜召念奴归。


    参考资料:

  • 徐有贞明代

    七月大火流,西风凉摵摵。熠耀飞荒除,络纬鸣虚壁。

    白露下漙漙,明星何历历。起视知夜深,斗柄当头直。

    披衣坐不寐,俯仰兴叹息。骎骎岁去逝,冉冉老将迫。

    人生天地间,还如逆旅客。一过不留名,徒生亦何益。


    参考资料:

  • 徐有贞明代

    阿阁何巍巍,高梁入穹苍。飞梯十二重,宛在天中央。

    上当北辰星,下见列宿光。清风流绮疏,祥云自飘扬。

    我时临其上,分明望四方。山河遥郁盘,宇宙何茫茫。

    威凤去已远,群鸢并翱翔。缅怀轩辕氏,徙倚徒徬徨。


    参考资料:

  • 徐有贞明代

    塞下日无事,安坐不快心。相呼出塞外,驰猎穷山林。

    俯身搏猛虎,翻身射飞禽。归来割鲜饮,班坐榆柳阴。

    举杯劝同旅,一一手自斟。笑谓灭寇还,为君日挥金。


    参考资料:

  • 徐有贞明代

    朝来射黄羊,驰逐出塞游。忽闻匈奴至,万骑寇幽州。

    被袍不及甲,肘挟双刃矛。飞身入重围,手取单于头。

    归来饮辕门,独耻非伐谋。


    参考资料:

  • 徐有贞明代

    男儿事征战,所愿树奇勋。奈何作奴隶,生死随将军。

    寇来不得击,寇去我始闻。顾惭腰间剑,空有星斗文。

    岂不为主用,坐与铅刀群。身犹执麾盖,茅土何时分。


    参考资料:

  • 徐有贞明代

    珠袍年少子,名冠羽林中。独佩流星剑,双悬明月弓。

    陪游向何处,还入华清宫。


    参考资料:

  • 路温舒两汉

      汉昭帝逝世,昌邑王刘贺被废黜,汉宣帝刘询刚刚登上皇位。路温舒呈上奏书,奏书说:

      昭帝崩,昌邑王贺废,宣帝初即位,路温舒上书,言宜尚德缓刑。其辞曰:

      “臣闻齐有无知之祸,而桓公以兴;晋有骊姬之难,而文公用伯。近世赵王不终,诸吕作乱,而孝文为太宗。由是观之,祸乱之作,将以开圣人也。故桓、文扶微兴坏,尊文、武之业,

      泽加百姓,功润诸侯,虽不及三王,天下归仁焉。文帝永思至德,以承天心,崇仁义,省刑罚,通关梁,一远近,敬贤如大宾,爱民如赤子,内恕情之所安而施之于海内,是以囹圄空虚,天下太平。夫继变化之后,必有异旧之恩,此贤圣所以昭天命也。“往者,昭帝即世而无嗣,大臣忧戚,焦心合谋,皆以昌邑尊亲,援而立之。然天不授命,淫乱其心,遂以自亡。深察祸变之故,乃皇天之所以开至圣也。故大将军受命武帝,股肱汉国,披肝胆,决大计,黜亡义,立有德,辅天而行,然后宗庙以安,天下咸宁。臣闻《春秋》正即位,大一统而慎始也。陛下初登至尊,与天合符,宜改前世之失,正始受命之统,涤烦文,除民疾,存亡继绝,以应天意。

      “臣闻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狱之吏是也。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之吏,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王不用于世⒅,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方今天下,赖陛下恩厚,亡金革之危、饥寒之患,父子夫妻戮力安家,然太平未洽者,狱乱之也。夫狱者,天下之大命也,死者不可复生,绝者不可复属。《书》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今治狱吏则不然,上下相驱,以刻为明,深者获公名,平者多后患。故治狱之吏,皆欲人死,非憎人也,自安之道在人之死。是以死人之血流离于市,被刑之徒比肩而立,大辟之计岁以万数。此仁圣之所以伤也。太平之未洽,凡以此也。夫人情安则乐生,痛则思死,棰楚之下,何求而不得?做囚人不胜痛,则饰词以视之,吏治者利其然,则指道以明之,上奏畏却,则锻练而周内之;盖奏当之成,虽咎繇听之,犹以为死有余辜。何则?成练者众,文致之罪明也。是以狱吏专为深刻,残贼而亡极,媮为一切,不顾国患,此世之大贼也。故俗语曰:“画地为狱议不入;刻木为吏期不对。”此皆疾吏之风,悲痛之辞也。故天下之患,莫深于狱;败法乱正,离亲塞道,莫甚乎治狱之吏,此所谓一尚存者也。”

      “臣闻乌鸢之卵不毁,而后凤凰集;诽谤之罪不诛,而后良言进。故古人有言:“山薮臧疾,川泽纳污,瑾瑜匿恶,国君含诟。”唯陛下除诽谤以招切言,开天下之口,广箴谏之路,扫亡秦之失,尊文武之德,省法制,宽刑罚,以废治狱,则太平之风可兴于世,永履和乐,与天亡极,天下幸甚。”

      上善其言。


    参考资料:

  • 唐顺之明代

      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临赵,赵必亡。赵,魏之障也。赵亡,则魏且为之后。赵、魏,又楚、燕、齐诸国之障也,赵、魏亡,则楚、燕、齐诸国为之后。天下之势,未有岌岌于此者也。故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

      然则信陵果无罪乎?曰:又不然也。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

      信陵一公子耳,魏固有王也。赵不请救于王,而谆谆焉请救于信陵,是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焉耳。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使祸不在赵,而在他国,则虽撤魏之障,撤六国之障,信陵亦必不救。使赵无平原,而平原亦非信陵之姻戚,虽赵亡,信陵亦必不救。则是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幸而战胜,可也,不幸战不胜,为虏于秦,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

      夫窃符之计,盖出于侯生,而如姬成之也。侯生教公子以窃符,如姬为公子窃符于王之卧内,是二人亦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余以为信陵之自为计,曷若以唇齿之势激谏于王,不听,则以其欲死秦师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必悟矣。侯生为信陵计,曷若见魏王而说之救赵,不听,则以其欲死信陵君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姬有意于报信陵,曷若乘王之隙而日夜劝之救,不听,则以其欲为公子死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此,则信陵君不负魏,亦不负赵;二人不负王,亦不负信陵君。何为计不出此?信陵知有婚姻之赵,不知有王。内则幸姬,外则邻国,贱则夷门野人,又皆知有公子,不知有王。则是魏仅有一孤王耳。

      呜呼!自世之衰,人皆习于背公死党之行而忘守节奉公之道,有重相而无威君,有私仇而无义愤,如秦人知有穰侯,不知有秦王,虞卿知有布衣之交,不知有赵王,盖君若赘旒久矣。由此言之,信陵之罪,固不专系乎符之窃不窃也。其为魏也,为六国也,纵窃符犹可。其为赵也,为一亲戚也,纵求符于王,而公然得之,亦罪也。

      虽然,魏王亦不得无罪也。兵符藏于卧内,信陵亦安得窃之?信陵不忌魏王,而径请之如姬,其素窥魏王之疏也;如姬不忌魏王,而敢于窃符,其素恃魏王之宠也。木朽而蛀生之矣。古者人君持权于上,而内外莫敢不肃。则信陵安得树私交于赵?赵安得私请救于信陵?如姬安得衔信陵之恩?信陵安得卖恩于如姬?履霜之渐,岂一朝一夕也哉!由此言之,不特众人不知有王,王亦自为赘旒也。

      故信陵君可以为人臣植党之戒,魏王可以为人君失权之戒。《春秋》书葬原仲、翚帅师。嗟夫!圣人之为虑深矣!


    参考资料:

暂无数据
了解古诗词 :
古诗词

古诗词大全收录古诗词近30万首,诗句300万条,包含唐诗三百首,涵盖各朝各代的经典古诗词,您可以通过诗词、诗句、作者、句首、句尾的关键词查询到对应的诗词。

最新更新: 《滕达道挽词》 《和查元鼎佛手原韵 》 《归字谣》 《应天长·兰房一宿还归去》 《水龙吟》 《九日》 《读史》 《河传第十二体 秋旅》 《浣沙溪·四月十二日病院晓起凭栏,有怀仲弘元帅雅加达》 《太常引 人日立春》
更新时间:2024-06-03 08:22:50
工具链接
©2010-2024  恰融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测网速  组词  英语单词  网络测速  汉语词典  新华字典  笔顺  三思工具查询网    
鄂ICP备20010684号-6